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陳錦卿
原來她不想見到我的原因,是因為她認為自己無用,認為自己無能力幫自己。她希望有一天可以認識自己更多,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很欣賞她能有如此的決心。在第一節中,我們定下了方向,她認同我們可以嘗試利用認知行為治療法,學習正面地思考,並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討論過後,她同意嘗試提升自己生活中的動力,我鼓勵她嘗試每天都做最少三十分鐘運動。雖然她十分猶豫,但她也願意嘗試。我也請她每天記錄自己的心情,找出讓她情緒變差的原因。
兩個星期後,我第二次見她。這次的她,已和我第一次見她有很大分別。第一次的她,滿面憂傷,像是心有千斤重,卻不知如何說起。但第二次見她,她輕鬆自若,整個人散發着光采!原來,她真的聽取了我的意見,每天最少跑步三十分鐘,又每隔幾天外出一次,讓自己多呼吸新鮮空氣,重新培養外出的習慣。在輔導的過程中,她學習分辨自己的正、負面思想,她發現原來自己習慣被情緒牽着走,心情低落,就什麼都不願做;她又發現自己時常「攬晒上身」,不是自己的責任,她都會當成是她的不是。正如弟弟突然過世的事件中,她很自動化的責怪自己賺錢不夠多,讓弟弟要出外工作才會發生意外。從旁人的角度看,其實弟弟的過世只是沒人想見到的意外,與賺錢多少並無關係。透過學習應用認知行為治療法,她學習調節自己的思維想法,每當負面思想出現的時候,她就記錄下來,並幫助自己利用正面思想重新看事情。同時,她了解到自己的情緒起伏的模式,她也學習利用正面的溝通技巧表達她的情緒,讓身邊的人明白她的情緒和想法。經歷了約半年的時候,她已能慢慢調節自己的情緒,抑鬱的癥狀亦逐漸消失;而她與丈夫的關係也得以改善。
經歷這次生命的低潮,她告訴我她能明白身邊的人更多。她也希望將自己的經歷與人分享,希望讓別人也有所得着。最近她還在志願機構幫忙當義工呢!看到這些成功的個案,對我們也是大大的鼓舞!情緒是與生俱來的,總有高低起伏之時,最重要還是我們在生活中學習調節自己的思維想法,正如半杯水是半滿還是半空的道理一樣,利用以多角度看事情呢!
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