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發展

過程vs結果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梁麗詩

作為社工,與家長或青年人傾談時,總愛接觸到他們如何建立目標和實行計劃的情況。家長多是希望子女成績進步、態度轉好和行為有所改變。青年人則多談及升學或工作的方向。大多時候,大家都看重結果,有時候甚至忽略當中的付出。而我自己,不久前卻經歷了一次不一樣的個人體驗。

2013年初,我給自己訂了一個目標,就是冬天去看北極光。實行方面,4月時我已經訂了機票和酒店。之後因工作和家庭出現了些轉變,曾擔心會影響行程,但幸好一切都如願進行。我心中把這行程命名「北極光之旅」,更在社交網站公佈。可惜,去了七天回來,並沒有看到過北極光。身處北極圈內的幾天,更是下雪天。心中為此有點不是味兒,回港之後看見信用卡月結單扣取了酒店費用時更覺可惡氣念,後來又發現原來是我在訂房中的失誤。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理應十分沮喪的。可是,我由始至終卻沒有出現太多的負面情緒。看不到北極光固然不開心,可是回港之後,我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天氣不似預期嘛!)付了雙倍的酒店費用,是有點怪自己,可是事已至此,整體支出仍是預算之內,我也覺得可以承受。就是這樣,我的心情很快便平復了。而且很奇妙的是,我心裏感到滿足和充實。我看到自己為了這個旅程的付出,結果出現落差當然不是我的原意,可是我卻能夠經歷整個過程,並做到了我力所能及的一切。

回到與家長或年青人的分享,有時候人也會很自然只看重結果。有人會說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就應該考到第一名。但這些人卻遺忘了,名次也不是1加1等於2的方程式。同學之間的能力和努力是我們不能夠預測的。所以,如果年青人已經努力了,就算結果不如理想,也應該欣賞自身的付出,並感受過程中的投入和滿足。人生中很多事情不能控制,惟有盡力和享受過程中的經歷,生活或許就會見到充實和美好的一面。

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