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教育組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對性別有一些期望,認為男孩子與女孩子應遵循各自一套行為性格的規範,由於這些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即使成年人受到其影響也可能不自覺。孩子會從模仿中學習,家長平日與孩子相處時,言行間不知不覺透露自己對性別的觀念,因而影響孩子對兩性的看法及態度。
對於性別定型,作為家長的你,需注意會否對孩子說以下的話?
「女孩子不要這麼粗魯,你看旁邊的姐姐多文靜!」
「女兒你長大後當個老師吧!」
「男孩子不可以哭,要堅強一點!」
「男孩子不應該這樣膽小!」……
你會否想到日常為子女作出的不同選擇,例如為女兒作公主打扮、選購公仔洋娃娃及烹飪玩具、鼓勵她們跳舞;為兒子購買機械模型、鼓勵他們參與刺激的運動,原來也傳遞了一些社會對兩性角色的期望,並要求子女遵循。
這些說話及選擇,將男女清楚劃分,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對性別的看法,同時也將他們限制在性別框框中,而既定的印象更會妨礙孩子的社交發展。難道女孩子不可以勇敢好動?男孩子不能細膩溫柔?男女性格特質不一定只向單方面發展,每個人的獨特應來自不同特質的融合。家長若希望孩子能夠自在地與異性相處,避免他們受性別印象影響的話,需先注意自己的言行有否鼓勵性別定型,並運用以下技巧:
解釋男女平等的概念
家長可向孩子解釋男女平等的概念,讓他們明白每個人各有特質,而且有權利選擇自己的興趣,不受性別印象的限制,更沒有強弱之分。
鼓勵孩子接納自己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優點及性格,並要接納自己的一切,包括性別、優點與缺點。只要能發揮所長,改善自己的缺點,便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鼓勵孩子與同性異性建立友誼
讓孩子自由與同性異性建立友誼,不要刻意區分孩子玩伴性別,藉此教導孩子待人要尊重有禮,陪養他們與異性相處的技巧。
性別定型不是與生俱來,在小朋友仍在探索與理解性別的過程中,最親近的家長具有一定的影響。孩子會從成年人的言行中學習,因此,家長需嘗試開放自己,摒棄自己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從而鼓勵孩子自由發展興趣,輕鬆與異性相處。突破性別定型的框框,應從家庭開始。
資料來源: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