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教學法

朗讀的重要性

朗讀其實是一種基礎的閱讀技巧──小朋友應在小一到小五期間學習的一種技巧。如果講者能充滿感情地朗讀,聽眾亦更易理解當中內容。可是,若要教授和評估這技巧,就必須仔細研究朗讀的特性、發展、以及它與其他閱讀技巧的關連。

韻律學是朗讀的明確特徵。它包括了朗讀的所有可變因素,如時間安排、措詞、重音和聲調。若要朗讀得動聽,講者必須加以利用韻律以表達文體的意思。另一個令朗讀變得困難的原因,就是朗讀者需要自行把這些不會在白紙黑字的文章中出現的可變因素表達出來。

研究員已經找到閱讀成績和朗讀韻律之間的密切關係。他們將一群唸完三年級的小朋友的朗讀韻律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作出比較,Miller and Schwanenflugel (2008)可概括出較早習得像成人說話腔調的小朋友,理解力也較高。另一項研究亦指出,整體閱讀成績與韻律學二者關係緊密。

在朗讀時,韻律學能反映語言學的特徵,例如句子結構、文體特色,以及標點符號的使用等。純熟的讀者能充分掌握這些語言特徵並在朗讀時表現出來,例如他們懂得在有逗號處稍為停頓,在句與句之間作較長時間的停頓,讓聽眾以作識別。又如在提出問句時懂得提高聲調,於述述時降低音調等。

雖然標點符號有助韻律的表達,但是年幼的讀者亦會被誤導,其中一個例子就是他們每見到文體上的逗號,便會作出停頓。但隨著他們的朗讀能力越接近成人的程度,他們自然不會盲目地跟從文體上的標點朗讀,而是懂得顧及整篇文章的語法。

韻律亦能表達不同的意思。例如,輕微的高低音轉變、時間長短和重音等等,已可把一句簡單的問句變成指責。若青少年讀者了解人物對話中所帶出的動機和情感狀態,將有助他們更深入探究文學。但是年幼的學生未必完全明白韻律學,以致未能於朗讀時應用其技巧。在NAEP(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20005年的研究中,只有一成的四年級學生於朗讀時能運用韻律學的技巧。

最後,當考慮到韻律學時,也不應忘記其他有關閱讀流暢性的層面:讀字的準確程度和速度。對年幼讀者來說,認字不足是阻礙他們表達韻律的主因。由於認字不足,於解讀字詞時,他們往往要停頓較長的時間和較多的次數,這絕對有礙時間的運用和措詞。再者,由於他們已把所有心神花於解讀字詞上,已再沒有其他心神放於組織和表達上了。

如能細心聆聽小朋友在朗讀時所運用的韻律,必會拓闊家長和老師在閱讀能力發展範疇的視野。如小讀者能在朗讀時準確掌握時間運用、措詞、音調等,這意味著他們:

  • 能夠準確讀出字詞;
  • 有合理的閱讀速度;
  • 能自動讀出字詞,因此有剩餘的思維空間去理解內容;
  • 能利用文法和標點表達意思;

青少年讀者越是朗讀得像成人的口吻,越能表現他們有能力於:

  • 明白小說中的不同角色和他們的動機;
  • 明白作者的目的和所持的態度;

總括而言,所有上述曾提及的能力也必須加以應用才能真正達到「閱讀」並且「理解」的終極目標。

(以上文章為翻譯版本,原文請參閱Why Prosody Matters: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Aloud with Ex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