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庭福利會全人專業服務註冊社工張雅琳
老同學的兒子兩歲半仍然未能夠透過說話與人溝通,父母二人均擔心不已。最近她的兒子終於開口發出一些英文字母的讀音,而孩子的發音老師卻是一部平板電腦的英語學習程式。
其實我這位老同學的生活模式跟很多香港的雙職父母非常相似,為了讓小孩子在公眾場合保持安靜,或是為自己爭取多一點下班後的休息及家務時間,家長都會以手提電話或平板電腦作為他們的隨身配備。於是當我們在港鐵的列車上看到坐在嬰兒車的「嬰兒」熟練地「轉珠」,早已見怪不怪,甚至開始認為這是一個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正常現象。家長們,有否想過你得到了一時的休息時間、避免了自己因孩子叫囂哭鬧而在人前出醜,卻讓孩子錯過了很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還記得自己小時候跟父母坐巴士,眺望着玻璃窗外的景物,然後不停地發問嗎?「車車」、「紅綠燈」、「司機叔叔」……每個辭彙都是從生活經歷中累積回來。可惜現在一家大小登上了巴士、地鐵,都會立即變身成低頭族,孩子從小便習慣了單一的看着平板電腦,透過視覺學習。近年在香港流行的蒙特梭尼及華特福兩大教學理論強調孩子透過五感或實物,從生活經驗當中汲取知識才是最適合幼兒學習的方式。父母如果能夠於每次等候及乘坐交通工具的過程中放下手機,與孩子共同探索世界,便可省去不少購買學習教材的費用。
孩子即使放下了平板電腦,在家中的一角玩着玩具,父母都鮮有參與其中。他們總認為玩玩具這個行為是純粹的「玩」,本身不具意義,亦不懂得介入他們的遊戲世界。對於很多獨生子女來說,過分投入於一個人的電子或玩具世界中,將讓他們錯失了發展社交的機會。父母與孩子一同玩玩具其實是學習社交技巧的一個途徑。孩子可以在過程中實踐與人分享,耐心等候以及禮貌回應。若父母能夠在過程中配合一些社交用語如「唔該」、「請問我可唔可以……」,效果將會比平日單向式的指示更為理想。
最後請大家記緊一點:身教的重要性。當看到父母無時無刻都在上facebook、覆whatsapp,我們很難期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戒掉「篤機」的心癮。親愛的家長們,是時候放下手機,與孩子抬頭一同欣賞那片蔚藍的天空了!
資料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