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甘力恒
對於育有多名子女的家長來説,要處理子女之間的紛爭有時候真的會摸不着頭腦,要令子女做到情同手足,和睦相處似乎更是遙不可及。家長可能會期望子女長大後會慢慢改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難見到成年的兄弟姊妹之間互相嫉妒競爭以至形成反目成仇的局面。試問這些情況又怎會教人不心痛、甚至束手無策?
手足之情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需要從小努力培養的。把子女的關係處理得宜,父母不單可減少處理衝突時的煩惱,更能奠定子女強大支援網絡的基礎。
競爭成了絆腳石
不少父母會把子女的成績、品德等互相比較。有時更借表現好的以激勵表現差的。家長這樣做不但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子女有如是競爭對手,在各方面互相比拼,又如何能做到情同手足呢?父母可嘗試觀察及發掘子女的獨特性,並隨着其才能及興趣發展,以減少子女互相比較的機會。
子女也有自私心
年長的孩子不時被教育「大讓細」的思想,同時也會教育年幼的「應聽年長的話」。當子女能做到互相守望,應加以稱讚。但是當子女不願意禮讓時,家長也不用立刻說出他的不是。畢竟分享是出於甘心樂意,如強行要求反而得不償失。家長可先從孩子的角度了解他的感受,然後再與他分析事件的利弊,讓子女從中學習分享。
錯誤解讀惹紛爭
家長在給予責任或權力時,應留意子女是否清楚明白當中的意思,避免一些教導成為衝突的導火線。當子女聽見說大的要讓細,弟弟就記住了;當說小的要聽話時,哥哥也記住了。於是乎大小雙方各自有了父母說的理據去為自己辯論,面對衝突時兩人皆能理直氣壯地指責對方,家裏又怎能和睦共處?
公平對待最重要
面對家中多名子女,家長難免有偏愛的情況出現。但是其實每名子女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公平對待,這點我們應該多加留意,以免令他們之間產生了妒忌或怨恨。假如父母對每個子女有著雙重標準,他們便會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定位,家長的教導也變得缺乏說服力。
以另一個角度來看,衝突是對事情在乎的表現,何不利用這個機會讓子女學習處理紛爭及與人相處的技巧呢!
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