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發展

共創美好互聯網

香港家庭福利會經理 (青少年服務) 註冊社工吳浩希

每年2月11日是國際互聯網安全日。最近到一間小學,和同學講解「網絡欺凌」。大家可能質疑小朋友是否具體明白「欺凌」這個深奧的詞語。在小一級,便有小朋友這樣解釋:「欺凌就是『蝦』(欺負)他人,做同學不喜歡的事,是不應該的」。真的一語中的!

另外,曾有一名中一的同學WhatsApp我,說同學表面對他不算怎樣,但他知道同學背後在手機社交羣組裏不斷說他的壞話,比如說他行為怪異。其實他有特殊學習障礙,而這些背後的批評使他備受困擾。我除了替他作情緒輔導,指導社交技巧,建議找可信任的老師幫忙外,還約定每天交換兩件開心事。在剛過去的日子,他告訴我最開心的事,是年假後會轉校,在新的圈子重新開展學業和社交。

以前輔導過一位中四同學,他在學校發生過的糗事,除了在學校圈中流傳,更遭放上Secret Page和Facebook專頁。其中一位轉載者更是中六的學生長,使他更是氣上心頭。當他向學生長詢問,換回來的回應,卻是「你不玩Facebook便看不到」。

聖誕前獲邀出席一套有關欺凌的電影公開場,以及觀影後在電影院和觀眾們分享網絡欺凌。當提及被欺凌者的內心世界時,便有一名二十多歲,剛到職場工作數年的年青人加入討論,他說:「是這些『受害人』心理質素差。現實生活和職場就是這樣,假如在虛擬網上被人恥笑都傷心,日後怎能生存?」

或許這是成年人眼中的一語道破,但是,沒有人擁有傷害他人的權利,就算是網上世界。一個美好的互聯網不是天然而成,而是靠大家一言一Like,一起建立和維繫。就讓我們重拾小朋友的純真,一起努力。

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