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

讓親子時間成為孩子新的「興趣班」

CLASSROOM CLASSROOM
香港家庭福利會 註冊社工黃駿

現今社會,商場如戰場,但在家長孩子的角度,試場才是戰場!為了裝備孩子應付不同的比賽和考試,很多家長都會替孩子報上五花百門的興趣班,正如古代看重琴、棋、書、畫、射、禦、騎,現今則有鋼琴、芭蕾、足球、游泳等等。除了興趣班外,孩子還要配合學校在課堂後的課外活動和發展課程。在孩子的一方如是;在父母的一方,則需要工作,只能在工餘和孩子規律的興趣班中間加插小小一段親子時間,甚至補習老師來電告知他們需要更改時間,就連原定的親子活動也犧牲掉了。

我曾經接觸一位小學生,他把一星期的日程和我分享之後,讓我目定口呆——星期一跑步,星期二補習,星期三數理練習……星期六還有畫畫、鋼琴等。密密麻麻的興趣班以外,還要預備不同的比賽、考試,例如彈琴的有琴試,數理的有奧數比賽等。我從這裏隱約看到兩個問題,一是孩子的生活充滿了不同的壓力源,包括不同課堂考試;二是和父母一起的活動不多,難以培養親子間的親密感。

我後來繼續觀察父母和孩子間的互動,看到孩子在父母在場的時候複習功課尤其慢,但父母不在反而表現獨立。經過反復觀察,我認為孩子的行為反映他很需要父母在旁的親密感覺,所以父母在旁的時候反而更加依賴。

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方面是要舒緩孩子的學業壓力,減省一兩項非必要的課餘活動,騰空出來的時間,不妨改為親子時間,例如一起到公園玩耍、看一本漫畫等。積極在學業和休閒之間找到平衡,既能滿足學業的需要,又能培養親子關係。大部分親子互動理論都十分重視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有了這個基礎才容易發揮理論中的管教技巧。然而,關係需要時間培養,如果父母和孩子的互動全是催促他們温習或上補習班,孩子或會漸漸把父母歸納為「地獄教練」一類,漸漸疏遠反抗;又或和父母温習時不斷「磨爛蓆」,只因這樣可以多留父母一陣兒。反之,足夠的親子時間既能夠滿足父母和孩子的親密需要,減省的課餘活動亦有助減少孩子的學業壓力。

在我的個案中,父母最後也注意到孩子壓力甚大,主動減少了興趣班改為多留在家陪伴孩子。但這個案讓我反思現今的學習氛圍,彷彿需要孩子從小披上一身戰甲,在競爭激烈的「戰場」上力爭上游,既苦了孩子,又苦了作為軍師的父母。所以,如何審時度勢,為孩子裝上盔甲的同時,亦能關顧自己和孩子的心靈需要,十分值得我們深思。

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