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

事事為孩子計劃將來,是好是壞

協康會臨床心理學家 施鳴鷺

現代家庭傾向奉行小家庭主義,生孩子一般不超過兩個,而獨生子女家庭更是越趨普遍。孩子數量的減少,使得父母把過多的關心與愛放在孩子身上。基於傳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家長一方面傾全力為子女提供優越的環境,事事代勞, 樣樣滿足所求;另一方面也難免把自己的意願一廂情願的加諸子女身上,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所設計的「康莊大道」發展。常見家長積極把孩子送往學習一些他們還不 能理解的知識和技能,當中未有考慮到孩子的興趣,性格或能力是否合適。這種情況下,往往造就了一批「天之驕子」、「天之驕女」。他們缺乏獨立性,不適應群 體生活,受到壓力更容易產生負面的情緒行為。

優質的育兒方針,是以孩子為中心出發,並對他們抱有合理的期望。每個孩子與生俱來便附有各種不同的潛質,家長須做的是細心觀察自己的孩子,了解其性格、能力及興趣,並根據他們不同發展階段的心理生理特點,適當的給予輔導式的 引導。兒童發展更須考慮其全面性,家長關心孩子身體健康及智力發展的同時,亦應注重培養孩子的動作發展、社交技能和獨立生活能力,才能讓孩子的潛能得到最 大的發揮。

對1歲以下的嬰幼兒來說,過了嬰兒期,以前那種被動的狀況會隨著他們發展支配雙手能力及肢體動作而轉變,開始出現了獨立活動的傾向。而這種傾向又暫未能讓他們能全面離開大人,獨立地與外界環境打交道。這時家長應為孩子創造一 個安全又充滿探索機會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充份發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並享受能主宰自己行動的樂趣。家長在為他們提供獨立性之同時,亦應明白幼兒自身的能力 有限,還不能使他們隨心所欲地完成一件事情或達到一個目的,需要父母從旁協助。幼兒的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動獲得的,只有讓孩子自己參與完成一件事情,他才能意識到自己有力量,因而更具信心去探索學習。

早期教育的目的並非讓孩子學習力有不逮的知識,驥望他們能在短時間內脫穎而出,超人一等。而是啟發孩子已有之發展能力,給予適當的刺激而使之得到強化鞏固。

資料來源:協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