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

為孩子奠定行為準則(一)

澳洲優質培訓學院院長 鄭維雄博士

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母親對兒子說:「仔,今天放假,我們到郊野公園去,好不好?」兒子說:「我不要到郊野公園,我要去『XX天地』玩遊戲機。」母親說:「我說要去郊野公園,你不可以說不要。 」

專制家長
大家很容易注意到母親本來就已經決定了去郊野公園,她只是隨便問問兒子的意見。若果兒子同意或很開心的話,當然皆大歡喜;但若果兒子說不同意,母親仍是決定要去。這樣,兒子接收到的訊息是甚麼呢?母親的意見決定是最重要,作兒子的,根本沒有那麼重要,久而久之,兒子可能會不再為自己去爭取,默默的接受做其『二等公民』。我們當然不希望孩子這樣長大,不懂爭取,隨便接受擺佈。我們希望孩子是有自信、有原則和立場,尤其在複雜的社會中,更要懂得拒絕不合理的要求和外間的誘惑。

孩子皇帝
但有另一類型的父母是這樣的:父親說:「女,今天我們到外邊進午餐,你要吃甚麼呢?」女兒說:「我要去吃薯條和喝汽水。」父親說:「好,你鍾意去就去吧。」成年人可能不喜歡那些東西,但為遷就孩子,變得甚麼也不要緊。不自覺地,很多父母也以孩子為家庭的中心,大部分的家庭生活,也圍繞著孩子的喜好和需要而安排。這樣的孩子,習慣了喜歡便得到的環境,當接觸外面的世界,也會以為仍是由他支配。當遇到挫折或衝突時,可能會因不順意而怨天尤人,把「不快樂」的責任,推向別人或環境。

合乎中道
作家長的,應該要專制還是放任呢?當然兩者也有其弊端,我們要走中庸之道,有智慧地按照孩子的年齡,讓他們從小學習做有限量的決定。譬如一歲大的小孩子,不可能任由他挑選食物的種類,但孩子到了三歲,就可以讓他挑選早餐,如吃麵包牛奶或者粟米片乳酪。這樣適量的選擇,父母可以按部就班的訓練孩子的自主、自信和判斷力。

除此之外,父母亦需要為孩子奠定行為的規範和準則,如甚麼是對,甚麼是不對,甚麼是可以被接受,甚麼是不可以被接受的,也需要父母循循善誘的教導其子女,這才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