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發展

標籤背後,自閉症孩子的無限宇宙(下)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伍慧妍

此外,自閉症孩子的偏執性或激烈行為,使社會人士誤會他們「不能改變」及「情緒暴躁」。有時候,自閉症孩子的情緒行為會激烈得使人難以招架。「小黃」興奮狂喜的時候便發出震耳欲聾的笑聲,伴隨着跨張的大動作;惱怒困擾受壓時會咬手指,偶爾也會把頭撞牆以發洩心中翻騰的不滿,甚或把頭髮一根一根的拔掉,形成頭皮上的小圓平地。當自閉症孩子無法用語言跟身旁的人解說時,行為便是他們用來傳達訊息感受的直接方式,發脾氣情緒不穩定,只是源於他們難以理解自己及別人感受,並不是所謂的「情緒暴躁」。

自閉症孩子的固執特性,往往成為改變問題行為的障礙,但並不等於「不能改變」。當挑戰這些難題時,培養「替代行為」或許是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法。鼓勵自閉症學生以其他正面行為來取替其問題行為。例如,每當「小黃」悲傷失意時,我便鼓勵他即時深呼吸冷靜,引導他把感受和情緒以文字或圖畫表達,以取代撞牆及拔髮等自殘行為。同一時間訂下《行為紀錄冊》的制定,將好行為形象化變成可見的貼紙,累積指定數量便能換取心愛的零食以作獎勵。這樣雙管齊下,他懷着無比動力實踐好行為。最後,那本滿滿貼紙的紀錄冊,成為他充滿回憶的畢業紀念冊。

自閉症孩子擅長利用視覺感官去掌握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他們多用眼睛去理解世界,而不是耳朵,讓他們親眼看一次怎樣做好事情比起接收無數次語言指令更為有效。回憶起每當「小黃」活在自我世界內亢奮喧鬧大笑時,怎樣耐心地勸或大聲地罵,最後平靜不來,也控制不了。經過一輪教導糾纏嘗試,「小黃」學會了看我的手勢去調校自己的聲量。每當做出轉動音量鈕把音量收細的手勢,這個人肉擴音機便會自動收細音量,萬試萬靈。另外,圖像是很有效的學習及提示工具,與「小黃」一起繪畫收細音量提示卡和「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的契約紙,在關鍵時候都是黃牌來的,省去了很多跟他糾纏的氣力與時間。那些負面的標籤及宿命論只會使孩子的同行者卻步。「小黃」的出現使我相信,成長和變化對於每一個孩子都是有可能的。我們所需要的是以毅力、耐性、時間及鍥而不捨的態度,去教導他們怎樣適應環境,學習與身邊的人和事接軌。

自閉症孩子固然有限制,你或許只單單看到自閉症給孩子的框框,但同樣你也可選擇把目光聚焦在自閉症所帶來的天賦。如他們誠實率直重承諾的個性,另外他們在選擇性的興趣範疇上表現出驚人的專注力和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洞察到一般人忽略遺忘的細節。只要尊重他們的個人特色,了解和配合他們的強項,充份運用他們在某範疇的專注和執着,工作和學習也可以一樣的出色。近代其中一位自閉症表表者,就是現任科來拉多州立大學的天寶‧葛蘭丁教授。她以獨有的觀察力及想像力設計出一套人道的屠宰牲畜的方法和場地,對現今的畜牧業有很大的貢獻。多專注自閉症孩子的「能」並繼續拓展,不用時刻數算「不能」。何苦處處在找白紙上的黑點,何不好好利用空白的地方去創造無限的可能呢?

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