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緒

獨生子女的心理

澳洲優質培訓學院院長 鄭維雄博士

現今大部分家庭都只生育一名子女,在沒有兄弟姊妹相伴下,獨生子女會擁有特殊的心理需要,大致可分類為以下六項:

1. 寂寞孤獨,需要同伴

由於獨生子女通常只有一個人在遊戲,他們的內心又需要同伴,因此便會引發他們的創造力,自己「創造」同伴,將腦中思想擬人化,以解寂寞。有些時候,他們可能會對著洋娃娃或模型車自言自語,外化心中思想。家長應該任由他們投入於這種遊戲中,甚至可以改變心態,走進他們的世界,與他們一起投入其中。

假如獨生子女是屬於內向的小朋友,可能會將心中所思所想藏於腦中,只沉醉於玩電子遊戲、集郵、閱讀或聽音樂等較文靜的活動時,父母亦毋須勉強他們,只是要在適當的時候,與他們一起「製造伴侶」,便可平衡他們的身心發展。

2. 依賴家長,家長依賴

在一般的核心家庭中,父母與子女多是互相依賴的,因要肯定自己的重要性,才能尋得家庭樂趣。獨生的孩子通常均有三種不同的依賴方式:
壟斷式 – 霸佔父母的全部注意力。
專注式 – 需要父母對他有特殊的對待。
偶像式 – 將父母偶像化,小事化大,有時更會把小事看成「感人事件」。

3. 獨霸天下,世界中心

獨生子女通常不喜歡與他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尤其是在三至五歲期間,他們更不喜歡與同齡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東西。

4. 抗拒他人,製造騷擾

沒有兄弟姊妹的小孩,通常較容易受到第三者影響,假如有人闖進他所生活的世界,他便會產生一種排外的心理,對第三者作出騷擾,例如製造聲浪。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必須在適當的時機,向他解釋「這是不對的!」必要時更可向他們解釋,第三者並非他的敵人。

5. 需要自知,自律守己

在獨生子女的腦海中,可能沒有自己照顧自己的概念,皆因父母過分地為子女準備一切所需。然而他們仍然需要有照顧自己的能力,使他們能自律,才能使他們順利踏足社會。

6. 與人合作,擴闊社交

讓孩子與他人合作,從中得到知識,獲得衝擊,令他們有與人競爭的能力。父母愛子女之心毋庸置疑,但是卻不可以處處維護。他們始終要面對失敗,否則在踏足社會後,便很容易自卑,變得毫無抵抗力了。

專家的提議

根據獨生子女的心理需要,為了令他們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下例的建議值得獨生子女的家長們參考:

  • 盡量為小朋友擴闊生活圈子,使他們在家庭以外,仍然能夠找到更多保護和發展,如朋友、親戚、老師、同學等。
  • 將子女視為有價值的個體,並非僅為滿足父母的需要而存在。假如他未能做到要求的水平,亦要接受他的限制,不可強定規範,否則兒童只會活在一個不快樂的影子世界中。
  • 與子女建立對話,並非純粹語言上的對話,要有活動、有遊戲和有生機,才能真正與子女建立關係。
  • 有強硬而堅定的政策,從小便訓練小朋友自律,並定下清晰的觀念,不可以因小孩的哭鬧、發怒而放棄原則。
  • 在家庭關係中訂立先後次序,要謹記婚姻是基礎,子女由其中衍生,不可以因子女而令婚姻受損,否則兩敗俱傷,失去主次的意義--先有婚姻才有親子關係。
  • 滿足感和挫折感對小朋友的成長均十分重要,因此要讓孩子感受挫敗的滋味,讓他們適應,面對失敗仍能獨自站起來,否則便十分嚴重。

文章來源:鄭維雄博士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