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發展

父母的期望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吳麗鳴

望子成龍相信是很多家長對子女的期望,當家長問起子女長大後想當什麼時,如果子女的答案是醫生、律師,相信父母聽到後都會心花怒放;相反,若子女的答案是做司機(很多小朋友也喜歡巴士及火車)、郵差叔叔,家長可能會皺皺眉,然後認真地「更正」他們的理想,深怕子女的這個理想「沒出色」。

我們做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都是貪心的,還記得剛誕下子女,第一次見到寶寶時,你跟自己說過什麼呢?「只要寶寶健健康康,我便心滿意足了!」這是每個父母最簡單、最真摯的願望。當孩子真的健康成長時,我們又會貪心地希望他們可以學懂多些東西就好了(尤其是周遭朋友的孩子總是得到什麼什麼獎項的時候)。當孩子開始上學,我們又會「理所當然」地要求他要有好成績,甚至所有事情也會不知怎的拉到學業成績上去「買電腦?你考到10名以內才說!」「想加零用錢?考好些先講!」「去打波?你温好書沒有?」「無朋友有什麼相干,成績好你怕將來沒有朋友!」在要有好成績的大前提下,所有的需要也變成交換的籌碼,其他的需要都被視作無謂的、奢侈的。

作為學校社工的我,常常可以聽到年青人提及類似以上的說話,他們一般也會感到無奈,甚至憤怒。對於大部分不太躲懶的同學,我相信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分數可以高些,這是因為每個人也有種自我挑戰的滿足感。很多中學生跟我說,他們小學時的成績不俗;上了中學後,不知怎的,就是讀得不好,甚至對讀書失去興趣,這可能跟父母對子女在讀書上的期望有關。

我相信,孩子自己學習的動力是最重要的,小朋友對身邊事物感到好奇,他們會想盡辦法去找出答案,好去滿足自己。子女成績不好,父母教訓的說話「你不要這麼懶散!」,懲罰的行動「你考不好以後就不准打波!」甚至恐嚇「再是這樣的分數,你不要回家啦!」,這樣只是一步一步打擊子女的學習動力,令子女討厭讀書之餘,更大大影響親子關係!

想子女讀書好,第一件事就是要放下對成績的要求,多些了解及鼓勵,這是十分重要但卻不容易做到的。記得有一次小兒戰戰兢兢地告訴我,他中文測驗比平時低分很多,我即時的反應是很憤怒,劈頭一句就問他是否沒有温習好。他只懂呆呆的望着我,動也不敢動,我氣得直衝入房,待心情平伏後,才着兒子拿試卷給我看。我一邊看,一邊喃喃地說「這個詞意我也不懂呀!」「這個閱讀理解很深唷﹗」「這一題你懂嗎?」,我跟兒子一起討論試卷的內容,漸漸明白兒子答卷的困難,最後對兒子說「我知道你很努力温習,只是這份試卷真的不容易做呀!」其後在兒子的作文中看到「測驗低分本來十分害怕,但是,媽媽沒有責備,還鼓勵我……真是十分感激呢!」想不到只是簡單的兩句說話,原來對兒子是十分重要的。

不是每個人也一定會考到好成績,但是對於學習的動力、興趣卻是每個人也可以做到的,而這也是豐盛人生所需要的,關鍵就在於父母對孩子持有什麼的期望。

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