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

親子相處中的萬試不靈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張湘英

在一個有關精神健康的「棟篤笑」中,聽到精神科醫生曾繁光先生分享一個母子爭執的故事:
母親在爭執中責備兒子:「你這廢物,比『屎』還不如!」
兒子回應道:「我倒寧願自己是『屎』,那你就不會想『踩』。」

類似的親子衝突常有聽聞。我們習慣將對家人的不滿化成詛咒、辱罵,肆意讓自己的憤怒化成利刺,其實只會持續的互相傷害與踐踏,損人害己。最可怕的是,情緒會互相感染,你持續的接收、發放憤怒的情緒,身邊的人亦如是。你怪他人臭脾氣嗎?原來自己也不相伯仲。

家長們求助於老師、社工,往往希望能獲得一個「萬靈」的方法,以「根治」孩子的行為、情緒問題。說實在,人與人的關係需要靠時間與心機去灌溉,破裂的關係又怎能一時三刻內改善?反而,採用「萬萬不靈」的親子溝通方法,關係便會愈趨緊張,甚至無法修補,倘若家長能夠避免,已經是踏出了改善關係的第一步。

親子相處之「萬萬不靈」:

一、過激的言行無助改善親子關係,你即時宣洩了心中悶氣、怒氣,卻有機會令親子衝突升溫;

二、過份著重應付社會要求的能力,尤其是孩子的學習表現,把這些「標準」與孩子是否值得尊重和愛錫掛鉤,忽略了孩子的本質及獨特的能力;

三、將孩子不足的地方掛在嘴邊,很少認同他們已付出的努力。中國人的傳統裏有個解不通的迷思,父母總擔心讚賞孩子後,他們就不會再更進一步。但其實孩子們不願去做好自己或做得更好,往往是因為得不到身邊人的鼓勵而感到氣餒,漸漸便失去了動力。

遊戲治療裏以兒童為本的觀念相信,每個人都有渴望尋找能力的自我,能給予愈少的批判,兒童的心智愈可以健康地成長!他們可以更有信心去以自己的能力接觸和理解外在世界的規律,同時有信心去表達他們的內在世界。敢於以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困難,這樣的孩子又怎會是「廢物」?

讓我們不僅在新一年裏多講祝賀的說話,也在往後的日子對孩子多欣賞、讚美。祝各位家庭和睦,身心健康!

本會的「家庭綠洲」計劃,現設有「網上健心班」,助你提升有關身心靈健康的知識,掌握更多有關壓力管理的方法。「網上健心班」共20齣短片,主題圍繞:身心健康運動、心靈力量、人際關係、自強故事及優質睡眠。

資料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