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緒

親子情緒牽一線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李麗盈

玲的媽媽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她明明是有能力做的,真不明白為甚麼她總是做不到。」玲是一個受著焦慮情緒影響的學生,她自小品學兼優,可是自中一下學期開始,她開始應付不了繁重的學業,經常至夜半三更才能完成所有的功課及學習,後來她更曾因未能完成溫習和功課,在上學的途中折返回家。自此有好久一段時間,她都未能回校上課。

玲有一位能幹的母親,從小至大,每次遇到難題時,媽媽總會為玲想到「最好」的解決方法。媽媽十分明白玲對學業的壓力,希望盡量鼓勵玲,幫助她「重回正軌」。她每天早上都花一個多小時,嘗試安撫玲對上學的焦慮情緒,鼓勵她穿起校服出門去上學。可是漸漸地,害怕錯誤的情緒由女兒傳到母親身上。儘管媽媽一直的努力,她也不自覺地焦慮起來。面對女兒反覆的進度,媽媽開始著急起來,她害怕女兒追不上學校的進度,四出找了多位專家跟進女兒的情況,也要求學校在課堂、功課、考試的安排上為玲調低門檻。當老師、社工、輔導員等給予玲一些「任務」(建議)時,媽媽總比玲更為上心,不斷催促玲去完成。故此,每當玲的進度未如理想時,媽媽都感到很無助,不知可以再怎樣幫助女兒。

父母與子女的情感連結很是微妙,就算不需言傳,玲也能感受到母親對自己的憂慮,這讓她感到自己很沒用,所以才讓母親對她那麼失望。母親愛與關懷的初衷,在缺乏情感溝通的情況下變成玲的另一種壓力。可是,對於一個易於焦慮的孩子來說,她更需要的是「希望」。所以,父母照顧自己和孩子的負面情緒同樣重要。在照顧子女的過程中,父母應時常檢視自己的壓力狀況,並先好好地照顧自己在途中出現的負面情緒——–擔憂、無助、失望和憤怒等,才能保持樂觀和積極,去感染孩子正受焦慮所困的心。

孩子在面對焦慮與擔慮時,可能會出現反覆的情況,父母正面平衡的情緒,包容支持的態度,能讓孩子在過程中更體驗到如何學習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支持他們嘗試找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孩子才能在經歷焦慮的過程中,找出自己的希望與勇氣。

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