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發展

自閉症和行為問題(三)

Autism Partnership Hong Kong
行為分析治療顧問 勞向弘

經過兩個多星期的訓練,Johnny 在保持冷靜方面的表現仍然比較反覆。當治療師在場的時候,Johnny 能夠非常良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父母和其他人談話的時候表現得很冷靜。但在只有他和父母一起的時候,他的表現卻又不這麼理想:Johnny 的父母告訴我,在我和其他治療師不在場的情況下,他依然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機會發脾氣。聽到這樣的情況,我決定再多問一些問題,好讓我能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當然這也是讓我多爭取一點點時間思考的「權宜之計」!)

「如果Johnny 能夠保持冷靜的話,你們通常會怎樣做呢?」「開始的時候我們是有跟從你的建議,如果他能保持冷靜的話,我們每一次都會用不同的獎品來獎勵他,亦會稱讚他是一個乖孩子。既然我們都看到了他的進步,自然就慢慢減少了獎勵的次數,但是這樣做效果又好像不太理想。」其實Johnny 父母的方向是沒有問題的,亦是我希望能夠達到的最終目標。只是在減少獎勵的方法上,我們需要更循序漸進、亦需要更有系統。

不少剛接觸自閉症的家長都會問我,既然其他小朋友都不需要獎勵也能聽聽話話,為甚麼他們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 (只靠稱讚和責罰),處理他們孩子的行為問題。亦有不少家長在行為問題開始有改善的時候,非常着急地希望盡快減少提供實質的獎勵。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大部分患有自閉症的小朋友,與人交往相處的興趣普遍較低,因此對他們來說,就算是父母師長的稱讚和肯定,亦未必能推動他們多做良好的行為。正正因為這樣的原因,在小朋友學懂好的行為之前,實質的獎勵不單能推動小朋友更積極地學習,亦能更有力地推動他們多做剛剛學到的好行為。在使用得當的情況下,實質的獎勵亦能讓小朋友更清楚了解我們對好行為的標準。

資料提供:Autism Partnership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