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發展

自閉症和行為問題(一)

Autism Partnership Hong Kong
行為分析治療顧問 勞向弘

Johnny是其中一位在中心接受訓練的小朋友。自從被確診患有自閉症以來,他的父母都非常積極地配合我們的訓練計劃,而他的進展也的確不錯。可是最近,Johnny向父母發脾氣的次數變得越來越頻密。當他發脾氣的時候,輕則會向父母尖叫,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出手打人。由於Johnny在公眾場所發脾氣的情況實在讓父母很尷尬,他們只好減少帶他外出。當我得知這一行為問題時,我決定立即著手處理。

對行為問題的誤解
行為問題包括一系列具滋擾性的行為,而發脾氣是其中較常見的例子。有不少家長問我:「行為問題會隨著小朋友長大而減少嗎?」亦有不少家長問我:「喝罵小朋友是不是處理行為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我的經驗告訴我,行為問題不但未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反而可能會隨著小朋友長大而變得越來越嚴重,亦正正因為這一原因,所以我決定盡快處理Johnny的問題,以免情況惡化。

而喝罵究竟是不是最有效的處理方法呢?我認為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效。要有效地處理行為問題,首先一定要了解行為問題發生的原因。除了原因,我們亦要多了解行為問題發生的情景,包括小朋友當時正在做什麼、治療師或其他人對小朋友有什麼要求、行為問題在不同情景下持續發生了多久等等。資料越多我們就越能準確地推斷行為問題的成因,繼而制訂最合適的處理方案。

資料提供:Autism Partnership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