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緒

揮走壓力樂心田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胡詠詩

生活繁忙,工作勞碌,都市人希望找得一片樂土!到底快樂何處尋?有錢人會快樂些嗎? 根據《文匯報》2010年9月21日的刊載,香港的國民生產總值於2011年是世界排名首十冠之內,但她卻在98個國家中,其國民快樂指數為68。似乎社會豐裕不足以保證人們更快樂!其實外在的生活環境及個人客觀條件不是主因。主觀因素才是快樂的源頭。筆者透過以下輔導案例,向大家解說。

曾有一名老師向筆者訴苦,他最近半年均出現失眠、心悸及時常發惡夢。筆者試圖了解他的苦況。那名老師正為學生準備呈分試。他說:「我擔心學生成績未能達標,以致令學校整體學術水平拉低!每次我想到這裏,我便覺得自己責無旁貸!很大負擔!」筆者:「你的想法令你情緒低落,是嗎?」老師「是的。」筆者:「這想法合理嗎?」老師:「我不知道!」筆者:「你認為你負責教授的數學表現,足以令全校的學術水平拉低嗎?」老師停一停,想一想:「可能不是。」筆者:「試想想如果你歸咎學校的學術水平,由你一人承擔,是否不合理增加自己心理負擔?」那名老師開始反省這些負面思想可能是苦惱來源。

以認知行為心理學理論,正負面情緒的源頭,均來自個人的想法。要減少煩惱,日常生活裡,你需要為自己「減壓」。由核心思想做起,你需要檢視自己的壓力來源,是否有不必要的非理性思想。例如:對自己及別人設下不必要而且過高的期望,令自己有挫折感;沒有肯定自己的工作建樹;過分地想操控外圍環境,如那名老師把自己的影響能力無限上綱,認為自己可絕對左右呈分大局。凡此種種個人的偏執想法是痛苦的根源。相反,如果我們更正面去重塑我們的生活體驗,建立正面思想習性,相信我們會更快樂。

健康的身體是由健康的飲食及運動作息培養出來。同樣,如閣下想精神快樂,則必須正面重塑生活體驗,例如:懂得知足、感恩、肯定自我的建樹等等。這些思想,必須成為你的「思想習性」,快樂才在你的心田中慢慢地被培養出來。筆者會在下一章節中教授大家一些建立快樂習性的貼士。

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