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緒

投訴文化,快樂扼殺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胡詠詩

香港在過去這十數年,慢慢發展着一股「投訴文化」。服務用家如對商鋪的產品及服務不滿,他們會向有關人士及部門投訴。政客對政府的不滿也絕不客氣地透過傳媒申訴,令社會瀰漫着戾氣。筆者從事輔導工作,亦看見有不少前線的員工正受着不同程度的客戶投訴。投訴的行為,從正面角度看,能改善服務質素,促進效能。但從心理角度看,這些過程如不適當表達及解讀,其實會帶給當事人負面的心理瘡疤,令心境更不快樂。

曾有一名員工投訴老臣子的霸道作風。在午膳時,她端着熱騰騰的飯餸在公司飯堂內正想找個位置坐下,卻發覺老臣子們一一替好友「霸位」。她很不滿並向上司投訴,卻換來上司拒絕干預。這名員工心心不憤,於是她每天走到飯堂裏,向老臣子責罵。她更揚言,若上司不處理這些「不公義」,會對外申訴,將抗爭逐步升級。

生活裏我們總遇上一些不公義或不合理的事。我們可以努力爭取改善,然而在過程中,應留意自己的心理狀態,會否每況愈下,變成「越鬧越凶,越鬧越不快樂」,令自己走進地獄深淵。當罵人時,你的思想正專注別人的「不是」,心裏只想到對方「不是」的百種理據。當指責時,當事人通常會出現心跳加速、面紅耳熱、腎上腺增加等,因他正處於備戰及攻擊狀態。很自然當站在攻擊的立場,人也變得強硬,少了彈性,這會使我們遠離客觀,甚致難於全盤考慮各項環境因素及對手的處境。不能客觀地分析事件,更遑論能與對手達成良性溝通,化解問題。快樂的心境,已離你而去。要防止這情況,首先你需要先停一停、退一步,終止這種惡性心理循環。如情況許可,嘗試深呼吸,為自己減壓。停止想「對方不是」,以免自己「越想越嬲」、「越鬧越失控」。試揀選一些令自己心理好過一點的良話,如「天下無奇不有」、「總有這種人這種事發生」、「我總有更好方法處理」、「事情不是那樣差」、「這件事對我也有正面啟發,得到裨益」等。以正面的思想回應,能幫我們減少負面思想,負面情緒也會降低。這樣,當事人才能更客觀以多角度看事及更能彈性處理問題。我們再不會被抱怨及被不憤的情緒所佔據,少了負面情緒,人也輕鬆,更有多些空間處理問題。如果人人都以更寬容及多角度思考問題,香港的戾氣少了,市民整體的精神健康也得益。

其實快樂的心境是來自合情合理的思維及正向的人生態度。這些心境是需要我們日常悉心栽培,從而建立個人快樂心境。

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