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發展

我只是慢了一點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李樂進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是近年來一羣很值得關注的服務對象。簡單而言,現在被評定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類別有八大類,包括:特殊學習困難、智障、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肢體傷殘、視障、聽障及言語障礙。在現在的教育制度下,當學生被診斷/評估為有特殊教育需要,一般學校都有額外資源,協助這類學生適應主流學校的生活,在升學就業方面,亦有不少特別為這類學生而設的出路。然而,在過去的數年工作生涯中,就發現到有一類學生很需要提供協助,卻往往被受忽略,他們就是被評為有「學習遲緩」的學生了。

所謂「學習遲緩」是指孩子整體的發展比自己的年齡期望稍遲。在智能分類上,他們的智能屬有限智能,但卻未至於智力障礙。在學校內,他們一般成績也比較遜色,即使他們比一般學生勤奮努力,學業成績總是及不上同齡學生。由於學習遲緩並不在八大類特殊教育需要範疇當中,理論上學校並沒有任何額外資源去協助他們,便有所忽略。他們亦認為自己既然智力正常,再努力一點便有較好成績。可惜的是,每當派發成績表,眼看自己的努力未有任何回報,這類學生在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挫敗及沮喪後,很容易便會學習及經驗到自己的無能。

我曾經遇過一位被評為學習遲緩的同學,中五的他未嘗過合格滋味,每天仍在嬉笑人生。每每嘗試與他傾談一些關於將來的計劃及打算,他便會避而不談。認識了他四年多,直到近來彼此間的信任更深厚,我再一次嘗試與他提起一些關於將來的事,這次他沒有逃避,反而靜靜的發呆,他慢慢的開口說:「將來,我可以想嗎?我有嗎?」在與他傾談的過程中,他形容自己根本沒有能力為自己籌謀打算,甚至已經預料自己將來也只能依靠綜援維生,因為他們早已把失敗與自己連結一起。

我感受到的是他們內心的爭扎,他們是「正常人」,但他們卻不敢以一個「正常人」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將來。最痛苦的,莫過於他們自覺永遠也差一點,永遠也慢一點。坊間為這類學生提供訓練,支援或出路選擇少之有少,他們就更難實在地為自己規劃人生。我選擇這群學生作為撰文的主角,並不是指出他們的不正常,只想喚起當社會積極關注八大類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同時,亦不要忽略這群不被納入有特殊教育需要,卻亦需要關注的一羣。

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