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緒

情緒病者豈是「煩」人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霍靜瑤

前一陣子,很少追看電視劇集的我,竟然趕著回家收看《仁心解碼》,二十集的內容使我看得津津樂道。與朋友共膳,我聽見他們討論著此劇如何好看、高醫生如何精彩地解讀精神病人的病症。他們異口同聲說看此劇最大的得益,就是對情緒病及精神病患者的認識。其實有些時候,我們都有類似徵狀,原來他們並不是想像中的駭人、「麻煩」人,他們與我們都只不過是人。聽見他們這麼說,心中暗自歡喜,因社會上又多一些對情緒病者有如此正面看法的人。

情緒病隨著世紀的推移而日見普遍,有世衛專家指出廿多年後,抑鬱病將成為頭號的死亡殺手,有可能每四個人便有一位患者。將來在你的周遭,都有機會遇上患有不同程度和種類的情緒病人,甚至自己成為箇中人。要認識情緒病及如何通往治癒的大道,似乎是有此必要。

一人有一個故事

在我遇見的情緒病患者當中,有的強逼自己不停洗手、檢查門窗數百次、重覆閱讀試卷題目;有的驚恐至極,不能坐升降機、飛機、害怕到人多的公眾地方而天天足不出戶;有的過多焦慮,致使每逢考試前夕都喪哭著臉、叫生叫死等等。他們非一般的行為,給人怪誕之感。其實他們的行為背後總有其故事,以致今日的他/她有如此反應。劇中有位快要結婚的女士在商場內突然情緒失控,並衝著要跳下去尋死,原來她在童年時,曾經歷一件創傷性的事件。

表層問題與底層問題

尤其記得高醫生督導他的精神科實習學生時,曾說過斷症不單看人的表層問題,更重要是看底層的問題。實習醫生心柔的弟弟心傑有易服癖,入院後提出變性的願望,高醫生認為他這些行為的問題,並非在於決定進行變性手術與否而已,底層的問題乃是他想放棄自己的男性身份,逃避現實中令他難堪的處境,祈盼變做女人得以重過新生。心傑的自我形象極低,源於幼年曾被戀童癖患者性侵犯,在沒有選擇權的情況下,他未能保護自己,強烈的無助感伴隨著他的人生,成長中總是遇到別人的欺負,無形中內化了對自己的負面評價,這些才是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高醫生跟心傑說:「做番你自己!」最終心傑接觸了內裏真正的自己,重新振作拾回做男人的自主權。

給對方最好的

面對情緒病,患者已經夠困頓,他們需要的不是同情和奇異目光,而是接納他們的同行者,明白他們行為和情緒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並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尋找底層的問題和需要,才可有真正的接觸。第一,你可以跟他/她說:「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會站在你身邊。」第二,鼓勵他們要幫助自己。第三,尋找專業人士(如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的幫助,接受藥物和心理治療。病向淺中醫,及早識別與治療,可望活出健康精彩的人生。

資料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