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

子女說粗口,父母怎麼辦?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丁學勤

「我昨晚偷偷看了仔仔手機羣組,他與同學的對話,全部都是粗口。仔仔小學時也不說粗話,來到中學就變成這樣了……」

「囡囡昨晚和爸爸因功課的事情爭吵。期間囡囡竟然對爸爸說粗口。爸爸憤怒得給了囡囡一個耳光……」

我聽孩子說,他們午膳、平日相處都愛說粗口……

「粗口文化」在青少年當中好像相當普遍,讓家長束手無策。

「我懂得說,但我從來都不在子女面前說粗口!真不知他們是怎樣學回來的!」無奈現今社會,要聽到、學到粗口,實在一點也不困難。傳媒的渲染、網絡上的交談、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粗口」倒實容易接觸得到。

家長都希望停止「粗口文化」。每當聽到子女說出不恰當的言詞,都用盡他們認為最好的方法制止歪風。打、鬧、說道理、扣零用…只因為家長實在擔心子女會學壞,甚至會因為說粗口失去將來的大好前途。

話說回來,要處理子女的「粗口文化」,筆者認為先要了解說粗口背後的原因。

青少年當然知道說粗話是不對,但明知故犯,在中學時期的子女,不是小孩,也不是成年人,偏偏 夾在中間。這群夾心人的心底裏當然渴望能夠成為有自主性的成年人。外形上雖未能成事,但在認知層面上,能夠說粗口的都必然是成年人!放膽說粗口,在青少年的心目中,也就是踏出當成年人的第一步。

「粗口文化」,能稱得上是文化,也就是能夠被大眾(或有共同行為的羣眾)認同的行為。中學生,朋友至上。為了融入羣體,子女願意投其所好,以「成年人的語言」來溝通。有的則認為說粗口是一種「潮」的表現。在手機羣組、網絡討論區,青年人都把自己扮作成年人,感受這份獨有的自由、沒有束縛的感覺。

說粗口,亦被視作表達負面情緒的方法之一。常聽到學生說:「因為我太生氣了,所以說了幾句粗口。」青年人總愛為錯誤的行為胡亂地加上他們認為合理的原因。當然,我們都知道「太生氣」也不一定要說粗口。問題在於青少年人懂得表達負面情緒的方式實在太少,而他們卻習慣以情感主導行為。

精明家長的對策

作為家長的您,聽到、看到子女的粗口,請留意以下三點:(一) 保持冷靜。家長要謹記子女說粗口正是他們渴望長大的標記,切忌第一時間責罵他們。(二) 要求停止無禮言談。畢竟說粗口是不對的,家長可以用嚴肅的態度向子女表示不希望聽到這些說話。(三) 了解說粗口背後的原因。子女在父母面前說粗口多半是情緒宣泄。父母縱然有被冒犯的感覺,也請嘗試了解子女的負面情緒,再與他們討論日後面對同樣事情的解決方法。

在子女的成長道路上,父母永遠是他們最佳的良伴。放鬆心情面對子女給您們的挑戰。讓子女在錯誤之中仍能感受到您們的關心和愛護。

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