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發展

子女有否「特殊教育需要」(SEN)?

香港家庭福利會 註冊社工蘇善梨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同感,小孩子在幼稚園是最開心,在最無壓力下的環境學習,終日只會玩、吃和睡。然而,當小朋友開始升上小學,情形就截然不同了,若家長只替子女選擇一般的主流小學,相信誰也逃不過由功課、默書、測考、TSA或是閱讀報告等所帶來的種種學習壓力。

有些小朋友升讀小學後,家長可會發現他們做功課時很容易分心,時常讀錯字,書寫時經常漏寫或容易混淆部首或部份相似的字詞;有些小朋友卻在課堂坐不定,時常搶著回答老師問題,常手舞足蹈或不停地玩弄桌上的文具;一些則說話不流暢,經常詞不達意等。大部份家長都會以為是子女偷懶、未盡全力、粗心大意,或是還未適應小學生活,日子久了,那些問題便會消失。其實,這些小朋友可能已是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生,需要學校老師、專家和家長的特別支援和協助,才能克服在學習路上遇到的障礙。

隨著教育局推行的融合教育,這些小朋友已經不會被安排到特殊學校讀書,而是在一般的主流學校就讀,從小一開始,老師就會開始留意學生有否特殊學習困難的特徵,當中包括八大類別:一、特殊學習困難(尤指讀寫障礙);二、智障;三、自閉症 / 亞氏保加症;四、注意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五、肢體傷殘;六、視障;七、聽障;八、言語障礙。這些情況大都是先天性和與身體發展的功能上有關的,若家長也能及早發現子女在學習、溝通、社交適應等方面呈現困難,應及早聯絡學校安排識別工具或轉介其他專業人士,如教育心理學家,醫生或社工等,以詳細地了解學生的困難所在或接受專家的評估,從而及早提供輔導、治療和支援的配套服務。

筆者發現有不少小朋友到了中學才被老師發現有特殊學習困難,皆因父母一直都只是以為孩子的問題只是躲懶、頑皮或是未開竅,並沒有正視他們的特別需要,令他們在小學階段己對學習產生和累積了很多挫敗、逃避和放棄的感覺,當中有些更認定自己不是讀書的材料,錯過了很多在小學階段可以接受的訓練和服務,縱使日後他們在中學時仍能接受有關的輔導和適應安排,但其學習效果卻事倍功半了!所以,家長及早了解子女在學習上的需要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要錯過他們在小學的學習黃金期呢!

資料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