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

培養孩子「剛柔並濟」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教育組

閱讀這篇文章的各位家長,你是男性,還是女性呢?
你會以身為男性或女性為榮,還是感到遺憾呢?
令你感到光榮或是遺憾,又是甚麼原因呢?
還是你從來未曾考慮過這些問題?

那麼,你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不妨請孩子們列舉,一些他們認為當男生或女生不錯的理由,甚至請他們想想,有沒有「不好生為某個性別」的理由。答案可能令你意想不到,小小的腦袋裡,或許已經閃出一大堆充滿性別定型的觀念,例如在不少男孩眼中,女孩總是 小器和愛哭泣;在女孩眼中,男孩都是粗魯又野蠻。

平等機會委員會曾經在2002年,進行一項有關定型觀念的研究調查,發現香港的中小學生,無論在選科以至就業上,都有非常明顯的性別定型想法,例如一般會認為女生被視為適合從事藝術、人文學科、幼兒教育、護士、美術及舞蹈等工作,而男生則被視為適合從事 有關科學、資訊科技、工程、體育及技術的職業。

我們時常假設男女的不同心理狀況、氣質、性格、能力或行為特徵等,是基於彼此不同的生理構造而造成,然而,兩性的差異,往往是源於社會傾向將性別「類型化」,形成男女各有指定的「角色」,繼而再進一步定型化,成為一組結構化的信念,即「性別刻板印象」。 家庭的教養方式,更是強化性別意識的重要關鍵,從幼兒階段開始,不少男孩就不斷被要求必須學習獨立自主,積極挑戰世界;女孩則要學習順從和照顧他人,建立 持家美德和能力,以便將來從自己的家庭成功走入另一家庭。

萬物都有剛、柔兩面;同樣,我們鼓勵家長要培養孩子「剛柔並濟」。家長可先從小處入手,例如夫妻兩人輪流帶孩子去看醫生、一起打球,爸爸下廚、幫忙家務,媽媽主動換電燈等;亦要留意自己有否因為孩子的性別,而有不同的處理問題方式,例如孩子難過或害怕 時,只要求男孩勇敢和不許哭。總言之,家長日常的身教言行或家庭的親子互動,對培育孩子兩性認知與確立性別角色,均有深遠影響。家長要有一定的性別敏感度 和時常自我反省,同時,盡量為孩子建立有利其獨特個性發展的環境,提供體驗兩性角色的機會,以培養子女具有可剛可柔的性別特質。

資料來源: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