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發展

充足睡眠有助穩定孩子的情緒和行為

香港家庭福利會 註冊社工高民惠

很多父母都說自己的小孩很難搞,動不動會發脾氣、大叫;叫他們停,卻再大聲叫多一會。除了怕被人看見、尷尬不已之外,還慨歎着下次發生時,不知怎辦。

曾經有一個活潑的小女孩,就讀幼稚園低班。她是一個會向父母說窩心話的開心果,所以很得到父母的歡心。但父母也有頭痛的時候,當叫小女孩去做一些事情時,而她手上還有未做完的事,她會拒絕合作,甚至大叫。有好幾次在學校,老師叫同學去排洗,但小女孩因為還未畫完圖畫,向老師大叫,甚至滾在地上,拒絕與合作。老師放學時向媽媽投訴,說她不合作、不聽話。

當我與父母傾談時,他們常說女兒精力旺盛、不願睡覺,到了晚上11時才入睡;早上又賴床、不願吃早餐、不願刷牙,甚至要抱着她上學,所以每天上學都令他們傷透腦筋。由於小女孩不願睡覺,父母為了打發她的時間和精力,安排她課後學英文、數學、體操等活動。但老師常報告小女孩坐不定,不時會發脾氣。當我問父母:「你們認為她這個年紀要睡多久才足夠?」他們覺得是8小時。我再問:「你們覺得她累嗎?」他們起初說不會,因為小女孩晚上不願睡覺。當我觀察她,發現她常常打呵欠、黑眼圈的情況與我不相伯仲、體型也比同齡孩子小。我將這些觀察與父母討論,他們才驚覺女兒睡眠不足。有時家長會誤會小朋友好動,其實可能是他們太疲累、缺乏安睡的環境,甚至乎過了睡眠時間而睡不着,所以情緒上會容易失控或忟憎。如果我們不理解孩子的需要,誤以為他們要更多活動去發泄精力,便會令孩子的行為和情緒問題變本加厲。

後來,我教父母與小女孩建立睡前模式,如:在吃飯時不看電視,專心吃飯;又改變吃飯時間,要求她在一段時間內完成,否則會收起食物,令她可以早些入睡。另外,父母讓小女孩在睡前選一、兩本故事書,與她一起讀,讓她的情緒可以平靜下來,進入睡眠狀態。還教父母一些溝通技巧,讓小女孩更願意與父母合作。兩星期後,再與家長見面,發現小女孩無論是情緒、吃飯、聽父母指示,都有很大進步。為甚麼?就是從「瞓得夠」開始。

資料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